针刺操作是实训的一种常见项目,但时常会有患者出现晕针的情况,如何紧急处理晕针,很多同学知之甚少,下面我们就深入了解一下吧!
一、概念
晕针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所导致的一系列症候群,由于外界的强烈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的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脑血流量广泛减少,甚至发生晕厥。
二、症状
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胸闷,心慌气急,脉象沉细。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症状,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三、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将己刺入的针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服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用,糖水也可;重者在行上述处理后,可选取水沟、素寥、内关、合谷、太冲、涌泉、足三里等穴指压或针刺之。亦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人事不醒、呼吸低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取急救措施。
四、预防
对于晕针应注重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少时再予针刺。施针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应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为进一步普及实验室安全知识,提高师生对晕针的应急处置能力,医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进行了模拟晕针的应急演练,现场模拟包括上报、现场处理、调查与评估等环节。

此外,本学期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还包括举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签约(学院—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签署学生安全承诺书及实验带教责任书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牢记实验室安全无小事!
医学院实验实训中心